滑坡谬误

滑坡谬误(Slippery slope)是一种非形式谬误。从形式逻辑上是属于假言三段论,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,却夸大了每个环节中的因果强度,将「可能性」转化为「必然性」,从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,然而事实不一定会按照线性推论而发生,而有其他的可能性1

滑坡谬误的典型形式为:

  • 如果发生\(A_1\),接着就会发生\(A_2\),接着就会发生\(A_3\),接着就会发生\(A_4\),接着就会发生\(A_n\)。
  • 而后,通常会明示或暗示地推论:\(A_n\)不应该发生,因此我们不应允许\(A_1\)。

\(A_1\)至\(A_2\)、\(A_2\)至\(A_3\)等因果关系好似一个个「坡」,从\(A_1\)推论至\(A_n\)的过程就像一个滑坡。

滑坡谬误的问题在于,每个「坡」的因果强度不一,有些因果关系只是可能、而非必然,有些因果关系相当微弱,有些因果关系甚至是未知或缺乏证据的。若有充足证据显示每个「坡」都有合理、强烈的因果连结,即不构成滑坡谬误。

例如在抖音评论区中,各路人士对我的评论的反应,可以按照滑坡谬误的典型形式分析:

  1. \(A_1\):我在抖音评论区上发表评论,指出视频中的偏差:华为 AI 芯片虽然有所进步,但并未全面超越 NVIDIA。
  2. \(A_2\):某些群体解读这种评论为我是对国内产品持有偏见的人。
  3. \(A_3\):这些群体因此推断我不支持华为乃至中国的科技进步。
  4. \(A_4\):进一步推断,这种偏见表明我支持外国产品或外国观点。
  5. \(A_n\):最终,这些人将你标记为「公知」、「反贼特务」、「诋毁民族产业」等,把我视为反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。

在这个例子中,从\(A_1\)到\(A_n\)​的每个阶段,因果关系逐渐弱化,并且充满了假设和误读。这些假设缺乏证据支持,往往基于情绪反应而非事实分析。

  • \(A_1\)至\(A_2\)的因果关系假定了所有批评都是负面的,而忽略了建设性批评的可能性。
  • \(A_2\)至\(A_3\)和\(A_3\)至\(A_4\)之间的连结是基于对你个人立场的臆断,而非你评论的内容。
  • 到达\(A_n\),即完全将你视为反国家的行为,是一个巨大的逻辑跳跃,没有实际证据支持这一最终的负面标签。

滑坡谬误的挑战性在于它们往往藏在看似合理的逻辑连贯性中,这使得它们不容易被立刻识别或反驳。举几个例子,值得深入探讨:

  • 如果继续发展和依赖人工智能来执行日常任务,很快人类的决策能力将会退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类将完全依赖于机器来做出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,最终导致人类丧失自主性。
  • 如果不限制网络上的煽动性言论,这可能会使社会价值观逐渐丧失,最终导致社会道德的完全崩溃。

滑坡谬误具有隐蔽性和挑战性,它们在无声无息地引导我做出过度或错误的推断。即使在表达专业意见时,我也可能无意中采用了「如果…那么…」的推论模式,而这往往忽视了事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复杂性。我一直认为,持续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至关重要。因此,我将记录下以上内容,告诫自己,通过理解滑坡谬误,可以更清晰地识别和避免这种思维误区。